姓氏名人|平定起义,为清朝“续命”,实为第一名臣!

曾姓文化

曾姓,是中国传统汉族姓氏,最早可追溯到山东夏朝时期,曾姓最初发源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。关于曾姓的姓氏来源,一般认为有二:

1、

源自姒姓

颛顼的孙子禹,当时的舜帝赐予禹姒姓。发明甑的曾人部落,是姒姓部落的一支。夏朝建都于阳城,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,建立甑国。甑国人以封地为姓。后来甑国被莒国所灭,其后代用“曾”为姓,表示虽离开故国,但不忘先祖。

2、

源自少数民族

在少数民族里,如京族、彝族,土家族、布依族、满族、苗族,都有少量的曾姓存在。

曾姓族人最早在山东、河北等地分布,秦汉时期曾姓族人就一直以“孝”著称,被皇帝尊为“宗圣”。但由于秦末时期,战乱频繁,曾姓开始进入南方地区发展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曾姓族人大举南迁。清朝时期,曾姓已经遍布各地。

在曾姓族人不断的发展中,出现了很多郡望:鲁郡(今山东省曲荥阜),西汉时置郡;天水郡(今甘肃省通渭县),西汉时置郡;鲁阳县(今河南鲁山县)。汉朝时置郡;武城郡(陕西省吉县),隋朝置郡。

至今,中国曾姓人口约有七百七十余万,并且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记载,曾姓历史名人有159名,并且曾姓的辉煌还将一直延续下去。

曾姓名人

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曾姓名人就是晚清名臣——曾国藩。

曾国藩,字伯涵,号涤生,是宗圣曾子七十世孙。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、战略家、理学家、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。

曾国藩出生于地主家庭,家庭虽不富裕,但生活条件比较宽裕。曾国藩少时勤奋好学,6岁入私塾,8岁能读四书五经,14岁能读《周礼》、《史记》。21岁考秀才,同年中举。27岁考上进士,进入翰林院,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。

在刚入仕途的初期,曾国藩政绩平平,只是空有一身抱负和一腔热血,追求做一个“无愧为天地之完人”。三十岁的曾国藩立下了学做圣人的志向,从此以后,曾国藩每日做功课,写日记,以圣人的标准监督自己,深刻反省自己。以自强不息、勤勉和持之以恒的精神,完成从庸人到“圣人”的跳跃。

此后,曾国藩在十年内官职七次变迁,官职连升十级,37岁任礼部侍郎,官至二品。

曾国藩所处的时代,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年代,当时政局没落,衰败,内忧外患。曾国藩入仕之时,恰逢太平天国运动,搞得清政府鸡犬不宁,曾国藩就在家乡拉起了一支队伍,这就是后来的湘军。帮助清政府力挽狂澜,一度出现了“同治中兴”的局面。

曾国藩训练的湘军在刚开始和太平天国对战的时候,因为两度失败,让曾国藩羞愧难当,于是直接跳河了,所幸被幕僚章寿麟所救。

在被左宗棠一顿训斥之后,曾国藩重整旗鼓直接攻下岳阳、武昌等地。收复湖南、湖北等地。

曾国藩打仗最擅长的就是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。每天行军四个小时走三十公里,就要花费四个小时扎营、挖沟、修墙,把自己保护起来,还让士兵轮流站岗,把安全系数先提高上来,然后再争取战胜的胜利。不求奇谋,先求稳,踏踏实实,稳扎稳打。打之前,还要摸清双方双方实际情况,考虑好后勤供应,撤退,救援等一系列问题。然后觉得可以打之后,才会开打。所以湘军每次攻城的时间不是几天,也不是几个月,而是几年。

终于,在历时11年后,曾国藩终于平定了太平天国。挽救了大清朝。

但在和太平天国的最后一战中,曾国藩却一直被人诟病。1864年,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,大肆烧杀抢掠,直接屠杀了二、三十万人。因此曾国藩也被称为“曾剃头”。

还有当时著名的“天津教案”。这件事情的处理,直接让曾国藩被人骂为“卖国贼”。起因是法国天主教做慈善,收养孤儿,但当地百姓经常丢孩子。所以人们就怀疑是天主教拐孩子,纷争一起,法国领事就朝着知县打了一枪。导致群情激奋,乱拳打死了法国领事,还捣毁了好几家教堂,导致几十名天主教徒被杀。

曾国藩也毫无办法, 毕竟当时法国已经把船开到了中国边境,并且朝廷已经决定低头认错了。所以曾国藩就把这部分人处理了,处死祸首16人,充军25人。不仅赔了款,而且杀了同袍,当时全国震惊,人人皆骂曾国藩是卖国贼,连左宗棠和李鸿章都大骂不已。

但曾国藩在政治、军事、文学、教育方面的贡献,还是不容忽视的。

中国受到鸦片战争的影响,国力衰弱,曾国藩一边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,一边不盲目排外,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,购买外国器材。

对于朝廷的腐败现象,曾国藩曾提出:“国贫不足患,惟民心涣散,则为患之大”。对于官场腐败,曾国藩提出:“行政之要,首在得人。”危机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,要倡廉正之风,行礼治之仁政,反对暴政、扰民,对于那些贪赃枉法、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。

毛主席在青年时期曾评论曾国藩“愚于近人,独服曾文正”。晚年时期仍说:“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。”

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:“应多看曾文正,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”、“曾文正,家书及书礼…… 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”。

曾国藩所写的书信集,被称作《曾国藩家书》,家书的内容包含修身、劝学、治家、理财、交友、为政、用人、养生、军事等方面。对后世重视家庭教育影响甚大。就连毛泽东主席也多次推崇此书。

曾国藩身体素质不好,在30岁的时候就有耳鸣,头昏眼花的症状,而且还有烦躁、焦虑、失眠等现象,天津教案发生后,虽然曾国藩被调任两江总督,但心情郁结,灰心丧气,不久就在南京郁郁而终。

清政府追赠曾国藩太傅的称号,并赐予最顶级的谥号——文正。

后世评价曾国藩:“平定太平天国为清朝续命。”“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。”

更多信息请进:        把姓族谱        把氏宗谱        把姓家谱 http://www.51chapu.com/x22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