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修谱之三大错举!
浅谈修谱之三大错举!
现今修谱环境存在问题,小辈不懂家族文化,根本没有想过修缮家族谱书,如果长辈再不考虑,家谱就要断代了。
因为家谱有着三十年一小修,六十年一大修之说,就当下状况来说,家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经历过一次“浩劫”。所以很多家族的家谱已经长达几十年没有修缮了,如再不修缮,家谱文化就将流失,下一代的家族后辈,连家谱是何物都不会知道。
所以,当代修谱人以长辈居多,大多是不惑以上,耄耋以下。但由于年岁已高,对于家谱的知识无法掌握完全,在修谱时常常出现困惑之处,且无解惑之人,遂修谱之事,难如鸿毛渡水。
今天锦秋为大家列举三大修谱之错举。
一、国学史学修养不够,无法鉴别资料真伪,不能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。
在编修家谱时,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,如历史人物知识、历史迁徙知识、家族辈分知识等等,当我们在寻根问祖,向上追溯的时候,我们会搜集到一些关于先人的信息,但很多家族都不会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考证,直接把搜集来的资料照搬到家谱上,造成家谱失真。
比如,某一家族说自己家族的远祖是康叔,但康叔是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人物,距今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了,远祖又只是自己的第八代祖先,按照自然生育法则,从今天,往上追溯八代,如何能到3000年前?所以我们在编修家谱时,一定要多看一些国学、史学的资料,还可以去寻找周围一些对历史比较有研究,懂历史的人一起看考证所搜集资料的真实性。
并且家谱的资料很多都具有各个时代的特点。如古代的家谱中都会有族产的存在,但是现今社会,族产已经不适用家谱了。所以对于以往家谱上的资料,我们不能照搬到现代家谱上,要去粗取精,融合现代化社会的特点,不能盲目。
二、以为同姓就会同源,忽略了民族融合中的姓氏融合,盲目归源归宗。
“同姓就是同源”的说法是不对的。姓氏的起源来自于黄帝氏族时期,到了商周姓氏才以具体的文字形式展现出来。而姓氏的衍变是多样的,现今大多姓氏都是多源流、多民族的。
就如姬姓,仅仅这一个姓氏都衍化出了400多个其他姓氏。再加上汉化改姓、以官职为姓、逃难改姓等等因素,如果祖上没有实际的资料记载,万不可盲目归源归宗,让家族失了根。
三、掺杂了宗族“权力话语”角逐,编修家谱组织成为“一言堂”
编修家谱是一项大工程,需要族人齐心协力,共同努力。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有的家族在编修家谱时,成立了家谱编修委员会,并设立会长,副会长,主编等职位,委员会成为他的一言堂,并不听取任何建议,对于一些有着明显错误的决定,一意孤行,不仅人心流失,对于家谱来说也是灾难性的。
有的甚至把“有意见、不听话、不出钱少出钱”的族人的资料抹去,或者是轻描淡写。让家谱失去尊亲睦族的作用。以至于让族人离心。
但家谱编修委员会不是一言堂,对于修谱一事,万不可一人做主。并不是谁主持修谱谁说了算,而是遇到事情,举办会议,大家意见汇总,最终得出结果才是最好的方式。
更多信息请进:王氏家谱 http://www.51chapu.com/x457/